余天云
来源:互联网

余天云(1911年11月21日—1936年4月),男,又名福生,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今红安县)紫云乡大余家村,原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长。

余天云7岁入私塾,1919年转至闵家庙读书,1922年停学学裁缝。1926年秋,他在湖北结识中国共产党人。1927年春,参与没收大地主财物推动农民运动。同年11月,他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十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2年,任红四军12师36团团长。他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四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2月,他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征入川,率部参加反三路围攻。1933年7月,他任红三十军军长,参加三次进攻战役和反六路围攻作战。1935年4月,他参加强渡嘉陵江战役后,开始长征。同年7月,他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同年冬,在川康边地区参加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不久,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并兼任高级指挥科科长。1936年4月,在四川省过丹巴河时溺水牺牲,年仅25岁。

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追认余天云为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农历1911年11月21日,余天云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今红安县)紫云乡大余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余天云7岁时,被父亲送到徐家塘一所私塾读书。1919年,徐家塘私塾停办,余天云转到闵家庙读书,先生余少亭很喜欢余天云,使他学了不少的知识,写得一手好毛笔字。1922年,余天云的母亲病故,家里穷困,余天云只好停学,拜本村余双清为师学裁缝手艺。不久,父亲病故,余天云成了孤儿。二叔收养了他,并按哥哥遗愿,让余天云继续当学徒。当学徒期间,师傅管教很严,余天云曾挨过打。一次,余天云的脸被师傅用剪刀把刺出血,余天云愤而离去,另开门铺为乡亲们做缝纫活。

从军生涯

1926年秋,余天云在湖北黄安、麻城市地区结识赵赐吾等中国共产党人,受其引导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宣传党的理念、发动群众斗土豪劣绅、为党员站岗放哨送信。1927年春,在甘济时等领导下没收大地主财物分给农民,推动农民运动。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他坚定同敌人斗争。同年9月,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到黄麻地区后,他所在的农民自卫队改编为农民义勇队,9月27日他参与处决土豪劣绅,拉开黄麻起义序幕。同年11月13日,他参加黄麻起义,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同年12月5日,他与部队突出包围后,留在紫云寨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1月,余天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他配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行动,捕杀反动势力成员。同年7月,他带领义勇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担任班长,先后在多军参与著名战斗。1931年4月25日,独山镇战斗中他率部歼敌,后负伤养伤,期间总结战斗经验、参加苏维埃政权大会。同年7月,他伤愈归队,任红三十六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参与黄安战役等。1932年3月下旬,徐海东负伤后,余天云担任团长,与团政治委员张成台、副团长韩东山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后随部队西征,翻越大巴山脉进入川北,攻克通江县城。

1933年,余天云率部抢占关山寨、阻击四川军阀、指挥杀牛场战斗,后调红十一师任师长。同年7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整编,余天云任红三十军军长,率部参加“宣达战役”等重要战役,多次击退敌军进攻,取得重大胜利。

1935年1月,余天云接受渡江作战任务,积极准备。同年3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强渡嘉陵江,随后他参与进攻剑门关风景区等战斗。同年5月12日,余天云率部强占阿史那土门。同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四方面军会师后,他坚信革命前景,执行北上方针。同年7月21日,他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注重部队团结,慰劳红一方面军战友。同年8月20日,中央决定向陕甘边界发展后,余天云率部北上出了草地,占领包座。面对张国焘分裂中国工农红军,他多次指出问题。同年9月中旬,他随部队南下,行动迟缓遭张国焘电令催促。同年10月5日,张国焘另立中央,他痛斥其分裂行为,仍率部参加战役。后他被免去军长职务,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兼科长,遭张国焘软禁、强加罪名,他坚持原则不屈服,遭张国焘进一步迫害。

1936年4月,张国焘南下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处境艰难,余天云身体被折磨垮,张国焘安排亲信将他甩到丹巴县河里淹死,时年25岁。

人物事迹

黄麻起义

1927年9月,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到黄麻地区后,中央紫云区委将余天云所在的农民自卫队改编为农民义勇队,作为秋收起义的一支骨干力量。同年9月27日,在大队长赵赐吾的率领下,余天云和其他义勇队员一起,处决了土豪赵焕章、劣绅甘茂堂、赵策朋等三人。这次暴动与黄安七里和麻城乘马、顺河等地暴动相呼应,拉开了黄麻起义序幕。同年11月13日,在中共黄麻特委领导下,红安县、麻城县农民自卫军和农民义勇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占领了黄安县城。余天云带领紫云乡农民义勇队参加了起义。在起义中,余天云手持钢叉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同年12月5日,中国工农革命军和农民义勇队同敌人反复拼杀,突出敌人的包围。此后,工农革命军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打游击,余天云与高星宏等义勇队员留在紫云寨一带隐蔽活动,昼伏夜出,开展游击战争。

独山镇战斗

独山镇战斗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于1931年4月25日在第二次反“围剿”中进行的一次歼灭战。余天云在这次战斗中率部歼敌一部,缴获敌机关枪八挺、子弹两箱,后在与盘踞麻埠之敌激战中负伤八处,组织上送他到紫云寨后方医院治疗养伤。余天云在家乡的日子里,一是把这次战斗的经验和教训写在本子上,认真分析研究,探索和掌握围攻与反围攻的战争规律;二是参加了家乡隆重举行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两周年大会,并讲了话,使到会的群众深受鼓舞,许多青年积极报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宣达战役

1933年7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行整编,以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七十三师为基础,分别组成第四军、第三十军、第九军、第三十一军等部队,约四万人。整编后,余天云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军长,李先念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第九十师。整编后的红三十军,是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之一。余天云和李先念等同志一起,率部参加了方面军总部部署和指挥的许多重要战役,其中影响大的有“宣达战役”。这是川陕边区中国工农红军于1933年秋季举行的三次进攻战役中的最后一次战役。10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通江县东南的得胜山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余天云、李先念出席了会议,参加研究了宣达战役的作战方针和部署。会后,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领导干部一起去察看地形,选定了突破口。10月17日拂晓,余天云按照总部下达的作战任务,率部先后攻下了烟灯寨、土地堡、凤凰观、邱家堡、马渡关,歼敌第六团,溃敌第五团,摧垮敌第一师的防地。19日,余天云以一部攻克达州市城东北之罗江口,一部进逼城北制高点凤凰山。20日,向达县城内守敌猛攻,俘敌团长温少康以下约500人,达县解放。敌第二十三军军长刘存厚率少数亲信南逃,28日被蒋介石撤职查办。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进攻作战的胜利后,四川军阀联合起来,动员120余个团、20多万人、飞机18架,兵分六路向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全面进攻。余天云坚决执行徐向前提出的“收缩阵地,诱敌深入”作战方针,与李先念、程世才率部多次击退敌军的疯狂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仅在第一期收紧阵地与马鞍山市反击战中,于达县城东南雷音铺等地,给敌左路第二十一军的范绍增第四师以重大杀伤;于阆中县的鸡山梁,击退敌第二路三个旅的进犯;于马鞍山东南歼敌预备队一个团后,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将敌第三路司令部及其两个团全部歼灭,并击毙敌第三路副司令郝耀庭。后在方面军举行反攻作战中,于黄木垭将敌第二路第一师第三旅、第二师第四旅和第五旅的第三十九团全部歼灭,缴获长短枪7000余支、迫击炮40余门,获得方面军反攻以来歼敌最多的一次大胜利,并相继收复巴中、苍溪。

对党忠心

1935年9月中旬,编入右路军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随左路军奉张国焘的命令,分别从包座、班佑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南下。此时,担任军长职务的余天云南省下行动迟缓,张国焘于9月17日和9月18日接连两次给余天云电令,要余天云“大大提高全军坚决南下,再不往草地战斗的意志”。同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上,张国焘公然宣布另立中央,打出了分裂主义旗帜。余天云出席了会议。会后,余天云心情非常沉重,对张国焘公开制造分裂进行痛斥,认为“张国焘搞分裂党、分裂中央、分裂中国工农红军,决没有好下场”。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仍率部参加了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

壮烈牺牲

两次战役后,余天云被免去军长职务,名义上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并兼任高级指挥科科长,实际上张国焘是把他软禁起来。在红军大学里,张国焘给他强加莫须有的罪名,要余天云检讨错误。余天云秉性刚直,敢于坚持原则,面对张国焘的军阀主义统治,从不屈服。他说:“我们北上抗日,是执行党中央的路线,北上抗日没有错。”并说:“我反对你搞分裂党中央、分裂中国工农红军,反对你搞军阀主义统治。”……这样一来,张国焘更加怀恨在心,在红军大学乃至方面军中开展对余天云的斗争,扬言要对“经过斗争和教训仍不转变的分子”给予“纪律制裁”。

1936年4月,张国焘南下碰得头破血流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处境日趋艰难,被迫向西康省东北部转移。这时,余天云这位坚强的汉子,身体已被折磨垮了,不能行走。张国焘下毒手了,安排亲信用担架抬着余天云,在过丹巴河时忽然把担架一侧,将余天云甩到河里淹死,时年25岁。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余天云的革命实践活动与红四方面军的建立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鄂豫皖、川陕两块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万古留芳。(中国军网 评)

后世纪念

追认烈士

余天云被害后,张国焘等人反而倒打一耙,说“余天云不想活,自杀”。这一谎言欺骗了不少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战员,甚至有极少数人充当了张国焘的义务宣传员,使余天云多年蒙受不白之冤。直到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中央为余天云进行了平反昭雪,追认余天云为革命烈士。

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

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位于达州市通川区梓桐镇,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原名“杜府草堂”。1932年9月,红三十军在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率领下解放了梓桐乡,军政治部设在“杜府草堂”内。红三十军何芳泽想出了制作一副对联,以表达民众对旧世界的痛恨、对新世界的向往。于是,“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这副气壮山河的“中国红色第一联”便诞生了。当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战士把它镌刻在石朝门的立柱上,并刻下“红卅军政治部”横幅。1959年,这副对联被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中国红色第一联是厚重的红色文化。

参考资料 >

余天云.中国军网.2025-10-15

揭秘余天云之死:引发两位老帅矛盾的红军指挥员.中国新闻网.2025-10-15

红色梓桐传承红军精神 探访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四川新闻网.2025-10-15

北京运动翘楚体育用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