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秋
来源:互联网

高玉秋(1941年—2025年10月14日),女,河南兰考人,一级演员,常香玉亲传弟子,豫剧表演艺术家。

1948年,高玉秋进入香玉剧社学习。1952年,《拾玉镯》在西安南大街豫秦剧场首演,高玉秋饰媒婆。同年,高玉秋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随常香玉演出《花木兰》获集体二等奖。1980年,高玉秋与他人共同整理改编了传统豫剧《陈妙常》,并在其中饰演女主角陈妙常。1984年,高玉秋曾任省豫剧二团艺术室副主任,1994年,高玉秋以《拾玉镯》中刘媒婆一角参加全国豫剧名丑大赛获金奖。高玉秋曾演过多个经典角色,如《跪韩铺》中的嫂娘、《断桥》中的白娘子、《白奶奶醉酒》中的白奶奶、《喝面叶》中的梅翠娥以及现代戏《朝阳沟》《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红灯记》等剧中演绎的众多艺术形象。2007年,高玉秋口述的《情缘——高玉秋与恩师常香玉》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4年9月3日晚,高玉秋公开收徒豫剧青年演员郭青峰。2025年10月14日,高玉秋因心脏病抢救无效在河南省职工医院逝世,享年85岁。

高玉秋演过80多部戏中的近百个大小角色,也是一个能演青衣、花旦、闺门旦、老旦、彩旦等多个行当的多面手演员。高玉秋曾获全国十大名旦银奖,十大名丑金奖,她在作品《拾玉镯》《对花枪》《桃李梅》《狱卒平冤》等扮演的角色都获得了中国文艺界的好评。高玉秋曾任全国戏曲学会会员,全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高玉秋从艺涉猎了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尤以彩旦为最妙。其表演风格泼辣,行腔圆润自然,她自己设计的唱腔曾被省电台、电视台录播;和王素君合演的《必正与妙常》由中国唱片社制成盒式带发行7万份。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48年,高玉秋进入香玉剧社学习(至2004年,跟随常香玉整整56年)。

演艺经历

1952年,《拾玉镯》在西安南大街豫秦剧场首演,年仅12岁的高玉秋饰媒婆(陈宪章剧本整理,常香玉指导)。同年,高玉秋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随常香玉演出《花木兰》获集体二等奖。1956年,随常香玉剧社返回河南省,成为河南豫剧院一团的演员。1979年,高玉秋在大型古典喜剧《桃李梅》中扮演封氏。1980年,高玉秋与他人共同整理改编了传统豫剧《陈妙常》,并在其中饰演女主角陈妙常。1984年,高玉秋曾任省豫剧二团艺术室副主任。1994年,高玉秋以《拾玉镯》中刘媒婆一角参加全国豫剧名丑大赛获金奖。高玉秋演过80多部戏中的近百个大小角色,《必正与妙常》中的陈妙常、《对花枪》中的姜桂枝、《跪韩铺》中的嫂娘、《断桥》中的白娘子、《白奶奶醉酒》中的白奶奶、《狱卒平冤》中的靳氏、《桃花庵》中的太穆皇后与苏太太、《喝面叶》中的梅翠娥、《刘二愣卖烧饼》中的刘妻以及现代戏《朝阳沟》《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红灯记》《春花》《冰山春水》《于无声处》《葫芦湾的弯弯事》等剧中演绎的众多艺术形象。2007年,高玉秋口述的《情缘——高玉秋与恩师常香玉》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4年9月3日晚,高玉秋公开收徒豫剧青年演员郭青峰。现场数十位常派第一代第二代弟子集体亮相,实属首次。

逝世

2025年10月14日8点34分,高玉秋因心脏病抢救无效在河南省职工医院逝世,享年85岁。

主要作品

书籍

豫剧

参考资料:

主要成就

高玉秋从艺以来曾参加演出近80部戏、90多个角色。涉猎了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尤以彩旦为最妙。其表演风格泼辣,行腔圆润自然,她自己设计的唱腔曾被省电台、电视台录播;和王素君合演的《必正与妙常》由中国唱片社制成盒式带发行7万份。

所获荣誉

高玉秋曾获全国十大名旦银奖,十大名丑金奖,在作品《拾玉镯》《对花枪》《桃李梅》《狱卒平冤》等扮演的角色都获得了中国文艺界的好评。1994年,高玉秋参加全国豫剧名丑大赛,在《拾玉镯》中饰演刘媒婆,凭借丑行中的彩旦,夺得金奖。

社会职务

高玉秋曾任全国戏曲学会会员、全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豫剧二团艺术室副主任。

人物评价

高玉秋在多部剧中演绎了众多栩栩如生而又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是一个能演青衣、花旦、闺门旦、老旦、彩旦等多个行当的多面手演员。(新民晚报评)

参考资料 >

痛悼!著名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逝世!她的作品家喻户晓.新民晚报-百家号.2025-10-15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5-10-16

高玉秋.1905电影网.2025-10-15

纪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逝世三周年 写《情缘》念恩师.新浪.2025-10-15

痛悼!豫剧常派传人高玉秋逝世,享年85岁.腾讯网.2025-10-15

高玉秋.高玉秋.2025-10-16

河南下一个名丑还要等多久?“化丑为美”难演好剧本难求.中国网.2025-10-15

北京运动翘楚体育用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