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第八航空学校
来源:互联网

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在空军院校的编制序列中,是一所比较特殊的院校。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包括位于洛阳市的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和新疆哈密市的空军第八航空学校。为了区别两个第八航空学校,通常将前者称为老八航校。

1951年3月2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5月1日,第八航空学校在辽宁沈阳北陵举行了建校典礼。1967年5月,经总参谋部批准,第八航空学校更名为“空军第一航空机务学校”。1970年1月南迁到河南省信阳市。1986年6月,更名为“空军第一航空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2017年11月学校改建为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1967年7月1日,经总参谋部批准,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飞行学校)在新疆柳树泉组建。1976年6月,经总参谋部批准,学校由原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航空学校”。1992年9月,空军第五和第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合并整编为第五飞行学院,撤销第八飞行学院番号。1992年10月1日,空军院校正式启用新番号,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消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序列中。

历史沿革

老八航校

新中国诞生后,建立陆海空军兵种齐全的国防体系的任务也摆在毛泽东和共和国元勋面前。1949年10月30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六所航空学校,11月11日,空军司令部成立,随后30天办起了6所航校。其中,第四航校就是第八航校的前身。1951年3月2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空军将原空、地合训的第四航校分别组建为空、地分训的两所航校,留下的“地勤营和机关一部分”为基础,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所专门培养航空地勤人员的学校。5月1日,第八航空学校在辽宁沈阳北陵举行了建校典礼。

1967年5月,经总参谋部批准,空军决定,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三等4所航空学校(地勤)统一更名为空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航空机务学校,同时,空军的空勤学校序号也相应调整。因此,第八航空学校更名为“空军第一航空机务学校”。1970年1月南迁到河南省信阳市。1986年6月,更名为“空军第一航空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2017年6月,“解放军报记者部”微信公众号发布《空军工程大学欢迎你!报考指南请查收》一文披露,原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已于2017年改建为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新八航校

1967年7月1日,经总参谋部批准,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飞行学校)在新疆柳树泉组建。1976年6月,经总参谋部批准,空军所属各空勤航空学校,在校名中冠以“空军”,一律统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X航空学校”,学校由原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航空学校”。1992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颁发的《全军院校体制编制整编改革方案》和全军院校工作会议精神,空军第五和第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合并整编为第五飞行学院,撤销第八飞行学院番号。1992年10月1日,空军院校正式启用新番号,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消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序列中。

教学建设

老八航校

1951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在辽宁沈阳成立,建校初期便在抗美援朝战争急需航空技术人才的背景下,至1953年末共训练地勤学员5841名、毕业154个期班并输送4013人到部队,还通过实物教学、教员编写教材等方式开展教学,为人民空军创建作出贡献;抗美援朝胜利后,学校勇接新培训任务,积极探索符合中国空军航空机务人才培养的办学道路。1969年12月11日学校南迁河南信阳后,官兵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传统,组建实验室、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坚持开放办学,制定文件规划、更新硬件设备,推动大批成果涌现,期间还召开第八次党代表会、开展大讨论解决教学难题、进行科研攻关(如研制陀螺激光平衡机)。改革开放后,学校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科研创新,按“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总要求发展,不仅拥有种类齐全的专业教材(如《飞机附件检修技术》《战术航空工程学》)、建立计算机教学中心,还承办全军电教动画集训班、组织教员参加教法竞赛,后根据全军院校工作会议要求,从学历教育转型为初级任职教育,拓展职能任务与承训机型,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赴部队提供技术支援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017年11月学校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后,办学指向更明确、培训对象更集中、任务更聚焦,新时代下深入贯彻军事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本、为战育人为要,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同时传承“老八校”优良传统与大别山精神,向部队输送大量人才。

新八航校

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飞行员在广袤戈壁中训练,时常面临迷失方向的危险。在领航主任的带领下,官兵们用最简陋的工具——经纬仪、皮尺、铁锹在戈壁滩上创造出工程奇迹:通过精准刮除深色砾石层,露出底下浅色碱土,刻画出“为人民服务”等五组巨型地标文字。其中,“为人民服务”单字长宽各达50米。在没有卫星定位的年代,这些大字成了飞行员的“空中灯塔”。

知名校友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1984年夏进入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学习,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相关事件

2025年9月,历史地理爱好者陆遥在查看卫星地图时,发现哈密市戈壁上、由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官兵用简陋工具打造的“为人民服务”巨型地标文字,其“人”“民”二字间因车辆漂移出现沟壑,遂从成都驱车2000多公里,联合他人用相同砾石耗时多日修复;修复后,他联系长光卫星,该公司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于9月28日通过“吉林一号”卫星拍摄到修复后清晰画面;10月10日,陆遥发布相关视频引发热议,人民空军官方账号致谢,网友点赞军民鱼水情并谴责破坏者,陆遥方表示初衷是传承精神而非制造对立;此后哈密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公安、文旅等多部门介入调查,询问相关人员、固定证据,后期还将对受损大字进行整体修复和保护。

参考资料 >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简介.中国教育在线.2025-10-18

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大字遭车辆漂移毁坏,官方介入调查.百家号.2025-10-18

追忆人民空军历史 发扬东北航校精神 ——记一本珍贵的航校毕业证书.中国文物报.2025-10-18

光影里的“机务摇篮”.中国军网.2025-10-18

原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已改建为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澎湃新闻.2025-10-18

杨利伟自述:漫长的26秒后,如同一次重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5-10-18

杨利伟 航天英雄.葫芦岛市人民政府.2025-10-18

北京运动翘楚体育用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