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故居(别名:杨振宁旧居),是一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宅院,为中国唯一一处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旧居,亦是三河镇景点之一,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三河古镇的古南街,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
杨振宁故居原为三河孙大生老字号药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振宁随家人至合肥,并就读于合肥市第一中学。因日军空袭频繁,庐州中学迁至三河镇,杨振宁随母亲避居三河南街417号,即杨振宁故居。2001年,杨振宁回访故居。2015年,杨振宁故居进行重新布展和装饰。
杨振宁故居呈三进三落格局,为典型的砖木结构。杨振宁故居的前厅是介绍杨振宁成长的图片文字,前厅右侧悬挂着杨振宁的巨幅照片,占据了半面墙壁。院子中间有青砖铺成的小路,三进院中央摆放着一架老式照相机,院内还有两个大水缸,用于收集雨水。穿过天井就是中厅,自左而右陈列着整片实物资料,内容涵盖他从少年求学、青年获奖,到留学授教及回归故里的重要历程。在中厅的墙面展板上,有一张杨振宁的照片。旧居后厅的一间房间复原了杨振宁少年时期的卧室。
位置境域
杨振宁故居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三河古镇的古南街,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杨振宁故居建于明清时期,原为三河孙大生老字号药铺。1922年,杨振宁出生于合肥四古巷的一处民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少的杨振宁自北京回到合肥,并插班进入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二就读。同年10月底,随着日军空袭合肥的加剧,庐州中学被迫分别迁往皖西和三河镇,杨振宁随母亲寄居于三河南街417号,即杨振宁故居。2001年,杨振宁回访故居,并题写寄语:“六十多年前曾在三河市居住,今天重来三河,喜见许多新建筑。希望今后更能高速发展。”2015年,杨振宁故居进行了重新布展和装饰。
建筑格局
杨振宁故居为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明清风格宅院,整体呈三进三落格局,粉墙黛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沿两级石阶而上,便可见门楣上“杨振宁故居”的字样,木门格扇上镂刻雕花,古朴而雅致。入门后,三进三落的庭院布局依次展开,院中间铺设青砖小路,两侧绿树成荫,环境幽静,颇具绍兴鲁迅故居的风韵。院落中央摆放着一架老式照相机,院内还设有两个大水缸,用于收集雨水以备不时之需,这是当年家家户户常备的最原始消防器具。
前厅内陈列着介绍杨振宁成长经历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右侧墙面上悬挂着杨振宁博士的巨幅照片,占据了半面墙壁。穿过天井,便可到达中厅。中厅宽敞明亮,厅堂内从左至右陈列着整片实物资料,内容涵盖他从少年求学、青年获奖,到留学授教及回归故里的重要历程,详尽记录了杨振宁大半生的奋斗历程。
在中厅的墙面展板上,有一张杨振宁的照片。旧居后厅的一间房间复原了杨振宁少年时期的卧室。2001年,杨振宁重访故居时曾感慨道:“我当年就是在这样的煤油灯下学习的。”旧居旁的商铺老板孙杰从小在三河古镇长大,常到杨振宁故居参观。据他回忆,杨振宁故居与他记忆中的模样几乎没有变化。
历史文化
历史人物
杨振宁,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受聘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他随父母来到清华,先入读清华园内的成志学校,后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振宁回到合肥市,在合肥市第一中学就读高中二年级,翌年初,他们全家抵达昆明市,杨振宁入读昆华中学。同年秋天,他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杨振宁在吴大猷教授指导下完成题为《群论与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的毕业论文,以优异成绩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他随即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师从王竹溪先生。1944年,杨振宁以论文《超晶格统计理论探究》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5年,杨振宁作为第六届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他以论文《论核反应和符合测量中的角分布》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是泰勒教授。毕业后,他在芝加哥大学工作。在芝加哥大学期间,杨振宁与物理学大师恩里科·费米教授交往密切,受到费米的很大影响。1949年,在费米和J.H.泰勒两位著名物理学家的推荐下,杨振宁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从此开启了辉煌的学术生涯。1952年他任永久研究员,1955年任教授。
杨振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贡献,有以“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和“杨-巴克斯特方程”为代表的学术成就。他在粒子物理、场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多个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对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产生影响。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日本学士院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或名誉院士,获颁中国内外20余所知名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除诺贝尔科学奖外,他还获得了拉姆福德奖、国家科学奖章、富兰克林奖章、科学成就鲍尔奖、爱因斯坦奖章、玻戈留玻夫奖、昂萨格奖、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求是终身成就奖等。1997年,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文化活动
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逝世,合肥市市民来到杨振宁故居参观,以此表达哀思。
参考资料 >
合肥市民冒雨来到杨振宁旧居表达缅怀.央广网.2025-10-19
探访杨振宁先生旧居.百家号.2025-10-19
家乡人缅怀杨振宁.百家号.2025-10-20
“四古”浸润,快来肥西开启一场文化“古”旅.澎湃新闻.2025-10-19
杨振宁先生生平.清华大学.2025-10-19